什么是國畫的花鳥畫基本畫法
花卉的觀察 學習畫花卉,除了要多觀賞及臨摹古今名畫以外,還要對 實際的花卉深入的觀賞與寫生,了解花的枯榮及霜晴雨露中的 情態,茲從花朵葉與枝干等各部位簡述其結構與生態. ( 一 ) 花朵:花朵經常是畫面的主題, 一般花朵包括花 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幾部份,花瓣有單瓣與重瓣 ( 復瓣 ) 之 分,花形有離瓣合瓣之別,牡丹薔薇花等是離瓣的重瓣,梨花 木棉花等是離瓣的單瓣,牽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單瓣,大部 份的花卉都具有單瓣與重瓣的不同品種,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 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長短多寡的區別,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 蕊都在一起,雌雄異株者僅有小蕊,或僅有大蕊,有的花蕊較 明顯,有的較隱密,都需仔細的觀察,花萼亦因花的種類而異 ,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絲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長 在一長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長,山茶萼像魚鱗等。
( 二 ) 葉:單葉植物從枝或莖長葉時,葉序有對生互生 輪生叢生等,復葉植物有的成羽狀掌狀鳥足狀,有的是二重復 葉,形式更為復雜,必先了解其生長的規律,才不致在繁雜中 發生錯誤,葉有葉柄與葉脈,形狀有尖圓長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 三 ) 莖枝:可分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 木本枝干挺 硬,有些相當粗狀,草本的莖大都較嫩,有的變成右旋或左旋 的蔓延,有的還長有須狀的攀緣莖。
花卉的寫生
各種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較清新,生氣勃勃,是寫生的好 時間,寫生是為創作收集素材,如果是為了工筆畫的需要,就 必須作細致的描寫,有時我們在畫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寫生收集素材的時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側面的、斜 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葉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 花蕾,也要有將綻的大花蕾。葉子也是如此,除了成葉外也要 有嫩葉及嫩芽,并注意陰陽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 、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畫面上的姿態和疏密。以上這些都是我 們在針對目的寫生收集素材時,首先要注意到的問題。
雖然花鳥畫不像山水畫常有移動視點的表現法,通常視 角比較穩定,但我們觀察時可運用移動視點的方法,選取最美 角度寫生,并注意花、枝、葉的大小比例。畫花朵可從花蕊花 瓣入手,通常先畫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擴展,花瓣 太復雜的可進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畫葉也是如此,除了 注意葉序、結構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與疏密、前後葉 的變化,最後畫枝干,大干還要畫出皮紋,如梅花的大干要蒼 老、皮紋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橫皴,松干皮要 鱗皴,紫薇花干皮較光滑等不同種類的枝干特點。
花卉的寫生,宜從折枝花卉開始,折取花葉易於入畫的一 枝,插於花瓶中詳細觀察,花蕊被遮蓋的也可撥開,研究細部 結構。對於簡單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選取整株花的一角來嘗試 或全株花的寫生,由於枝葉復雜,須選擇適當的角度,并做大 幅度的刪減或調整。總之花卉的寫生并不是畫植物的插圖或說明圖,需主觀的取舍與美化,并強調意趣的表現。
鳥類的觀察
禽鳥在中國畫中又稱為「翎毛」,可區分為水禽與山禽兩 大類,依其生活習性,又可分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鳴 禽、雉禽等類,各類的特微與習性如下:
(一)涉禽:棲於淺水中捕食魚蝦,它的嘴、頸、腳都很長。 例如鶴、鸛、鷺鷥等。
(二)游禽:喜歡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腳短,趾間有蹼,多 捕食魚蝦和小蟲。例如海鷗、野鴨、鴛鴦、雁、信天翁 等。
(三)猛禽:雙翅強而有力,嘴形如勾,腳夷尖銳,性情猛悍 ,專門捕食小動物。例如鷹、鷲、鶚、隼等。
(四)攀禽:多數上嘴鉤形,下嘴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 夷攀抓在樹干上。例如鸚鵡、啄木鳥等。
(五)鳴禽:喜歡鳴叫,一般小鳥多屬此類。
例如維、鶯、畫 眉、伯勞、黃鸝、八哥等。
(六)雉禽:屬於棲地類禽鳥,身體較大毛色美麗,尾長,嘴 形與雞類似,多生長於山林矮木叢中。例如雉雞、錦雞 、長尾雉、孔雀等。禽鳥是卵生,故其身體(不包括頭 、頸、腳、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環境與習性不同 ,其嘴、腳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與特微,一般而言 ,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長而尾短,山禽(鳴禽、 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極尾長,嘴勾者食肉,細尖者食 蟲,嘴長者食熊蝦,食殼者嘴粗而厚,成圓椎形。能長 途飛行的鳥翅膀大都較長,且發達,水禽中多長頸者, 以便迅速出擊,啄夾魚類。此外如頭形、眼精的顏色及 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須把握其特微。
鳥類遍體生長羽毛,細密的綿羽有保溫的作用,此外也有 半綿羽,以及許多形狀不清楚,層次繁多而疊列成一大片的感 覺。另一種是羽片形狀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詳細的 名稱,應仔細觀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狀及其疊列的關系,以求 熟悉鳥類羽毛的組織與秩序。
此外尚須明白禽鳥的雌雄,禽與獸絕大部份都是雄的較美 ,少數雌雄的羽毛一樣,但是雌鳥總比雄鳥略小,鳥的翼及尾 ,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鳥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鳥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鳥類的喜、怒、哀、驚,表現在翼、尾及 姿態上,亦有不同。
鳥類的寫生
鳥類除了結構復雜外,又活潑善動,要以真鳥直接寫生, 對初學者是一大挑戰,剛開始不妨寫生鳥類標本。畫標本的優 點是可以從各角度詳細的觀察細節,甚至重要羽毛的數目也可 慢慢的數清楚,尤其是畫工筆翎毛,標本的觀察助益頗大。然 而畫標本的缺點是容易畫出動態生硬呆板,甚至形狀比例失真 的作品。標本雖從真鳥剝制而成,但經人工填塞棉花於體內, 容易變形,鳥的眼珠亦不依類別的不同而變化,通常裝上統一 的人工替品。張開的翼及腳都家鐵絲支撐重量并維持形態,往 往因為制作者疏於觀察及技巧不足,而使關節變化失真,生硬 挺直,或重心不穩,羽毛凌亂等缺點。初學者了解這些極可能 發生的癥狀之後,不妨比較鳥類的參考書籍圖片,或前往鳥店 、動物園甚至野外觀察,并可藉照相機的功能,凝固瞬間的動 作,作為寫生的輔助參考資料。
作過鳥類標本觀察之後,即可嘗試籠中鳥的寫生。最好到 鳥店選購一種平時熟悉而溫 馴的小鳥, 最好價格不要太高, 又容易飼養者,作為寫生的對象。首先要觀察其各種動態,如 踏枝、啄飲、搜翎、欲升、欲降、鳴啼、縮頸、飛翔..,等不 同的動作,并將其特徵記憶下來。寫生之前不妨仔細的觀察, 并發現它最常重復出現的動作,或持續最久的型態作為寫生的 選擇,以鉛筆或毛筆做速寫,鳥的姿態改變時不妨依記憶修補 ,或等待其出現相同動態時,再迅速掌握,如做詳細的描繪較 費時,需耐心的畫畫停停,分幾次描繪完畢,而創作時最好也 能經常觀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鳥的神態。
籠中鳥的行為動作與在大自然中的秦鳥略有不同,就如同 在監獄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動作有別一樣,為了表現『 好鳥枝頭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種鳥的生活環境與棲 息之態,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實地的觀察,配合望遠鏡賞鳥更佳 。每一種鳥的習性與姿態不盡相同。如燕子與鴿子是不站在樹 枝上的,鶴與鷺鷥是拳一足而睡,烏鴉與喜鵲的動態絕不相同 若不仔細觀察,張冠李戴,舊部合乎物態,物理與物情。此外 鳥類棲宿或非翔時,頭必迎風、如背著風、羽毛必定掀起來, 這也應該注意到的現象。
速寫時可先畫出鳥的主要形體(蛋型)在根據頭部的動態 (如伸頭、縮頸、扭轉等)添加頭部(頭部大致也成蛋形), 再添加翅、尾與足部。爪在平地時需踏的穩,在枝上需抓的緊 。非翔實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不可兩者同時伸
展。最重 要得是身體要有重心,型態力求生動活潑,才能表現出生命力。
白描畫法
白描畫法是指以墨線描繪物體,不著顏色的畫法。在人物 、畜獸畫方面也有白描畫法,譬如兩幅最早的戰國楚墓出土的 帛畫,即以白描法表現,我國古代稱之為「白畫」,北宋的李 公麟是這種畫法的代表性人物。
白描畫法以線條為主,也可渲染淡墨。畫線條時,要使筆 墨結合形相的特質,筆法的轉折頓挫,線條的粗細濃淡,皆要 以所表現對象的質感或特色為依歸,譬如以較細較淡的線條畫 花瓣容易表現出其嬌嫩柔軟;以較稍粗稍濃的線條畫葉與枝梗 ,較易表現其硬而厚的質感;以略乾且下筆、收筆皆虛的細線 條畫禽鳥的羽毛,較易表現羽毛蓬松而柔軟的感覺。
中國畫是線條的雄辯,尤其在白描畫中,線條的優劣是一 幅畫成敗的主要關鍵。白描畫運筆宜以中鋒為主,用筆的壓度 和速度要均勻,鉤出的筆線要有「外柔內剛」的效果,力量要 涵蓄在內,不宜顯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筆墨,不耐久看。鋒芒 過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現出一種霸悍的氣象,有時尚可減低 某些花卉、禽鳥的美感,故白描畫的線條要「寓剛建於婀娜中。
此外運筆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滯,務必要有「無往 不回」之意,腕力氣力一定要送到頭,止筆向上提時,也不可 輕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據吳學讓教授提供的示范 有三種主要的線條,一為起筆停筆(一字描),適於畫葉梗、 竹干等。二為釘頭鼠尾描,適於畫葉筋、葉片等。三為連續弧 線描,適於畫花瓣。下圖是禽鳥的局部畫法示范,畫鳥的順序 是先畫嘴的當中一長筆,再畫上顎和下顎各一筆,再依次畫眼 圈、點眼、頭額、背、翼、胸、腹、腿、爪、補尾。畫細毛的 線條落筆與收筆較輕,中段略粗,若落筆太重,不易表現出羽 毛的質感。
雙鉤填彩畫法
雙鉤填彩畫法是用線條鉤描物象後在填色的畫法,又稱鉤 勒填彩法或雙鉤設色法,是從白描的基礎上染色彩而成。它的起源甚早,馬王堆西漢墓出土的帛畫,已見此種畫法,五代 畫家黃筌是雙鉤填彩法的代表性畫家,其線條纖細,賦色艷麗 ,是北宋院畫花鳥畫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雙鉤填 彩法,但風格野逸,較注重線條的趣味及墨韻,後世的花鳥畫 家 ,用筆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黃筌,并兼取兩家的神似逸 韻。
畫雙鉤填彩法應選擇熟紙 (紙) 或絹,先用墨線雙鉤白 描後,準備兩只羊毫筆作渲染,一只蘸色,一只沾清水,要先 練習一手執兩只筆,并能靈活交換。設色時顏色要淡,應多染 幾次,將花、葉內側( 或中央 )的顏色以清水筆推染至邊緣 ,清水筆內的含水量要適當,水太多會留有痕跡,太乾則渲染 不開。渲染完後,如原來的墨線已經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 鉤一次,鉤一次,稱為「勒」,同時也可從畫紙背後托染,使 畫面的花葉顏色更加濃厚、均勻。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 後染:先將花朵的顏色最淡的顏色 底(既平涂打 底)再用其他顏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紅色、淺黃色的 可花先用白粉 底,在用淺綠、洋紅、藤黃等色分染。 葉子可先用草綠 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後 :紫紅色或深紅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 墨)自內側向外分染後,再 紅色,染葉也可先用花青 (或淡墨)分染後,再 草綠。
(三)接染畫法:譬如粉紅色的荷花瓣,尖紅,根部稍帶淡綠 色,可先用白粉 底再用洋紅由尖向內分染,并立即用 淡綠色由內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蟲蝕的 破葉,亦可用接染法。
於禽鳥的賦采法略有不同,下圖為吳學讓教授的示范,首 先白描後以淡墨分染,然後以顏色第二次分染,乾後第三次鋪 色,接著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鋪色 梳毛(絲毛)是化翎毛( 或畜牲)所常用,為了強調羽毛松軟而細密的感覺,梳羽毛法 的原則是淡色羽毛用深色梳,深色羽毛用淡色梳。
沒骨畫法
沒骨畫法是不用墨線鉤勒、直接以色彩繪畫物像的畫法。 沒骨畫法相傳為北宋徐崇嗣所創,此後畫者極少,清初的惲壽平是復興此畫法的大師,影響近代甚大。
沒骨畫法也以使用熟紙較恰當,因不用墨線,故以留白的 「水線」來曲分前後葉或花瓣與花瓣之間的關系,有以白當黑 的味道。沒骨畫法也可細分為幾種表現方式:
第一種較工細如 雙鉤蠆填彩法,只是略去雙鉤的墨線,靠色彩的層層加染而成。
第二種畫法略為疏放稍帶寫意的筆意,直接以色彩點染,一次完成。第三種畫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類似的色彩 點染局部,類似破墨因為使用熟紙,故產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帶斑駁的色彩變化。
一般而言,白描畫法、雙鉤填彩畫法與沒骨畫法機皆屬於工筆畫法的范疇,應注意其形態的完整與結構的清楚,初學者在畫前可先鉤 一張同尺寸的速寫稿,置於畫紙下,則構圖、形狀有個依據, 能專注色彩與運筆的趣味,無論以那一種發方法畫花、葉,色 彩皆要有濃淡的變化,一只筆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後染」的方法,追情求更豐富的色彩變化,但設色不宜太濃 艷,總以淡雅為尚。染完色彩,等待乾後再鉤勒葉筋、絲花或 加畫花蕊,增補細部。
寫意畫法
寫意畫法是指用單純而概括的筆墨來表現對象的精神意態 ,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畫法。依據畫史上的記載,唐朝吳道子 所畫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潑墨,可能已具有寫意的形態,傳 世的畫跡中北宋蘇軾、文同的墨竹,釋仲仁的墨梅已經可以歸 入寫意畫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筆墨,在宣紙上畫 出淋 痛快的大寫意,如下圖是徐渭所畫的「牡丹蕉石圖」。 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及金石畫派都給寫意花鳥畫拓展了不少的領域。
寫意花鳥畫法多以「點垛」或「點簇」的技法,可細分成 鉤花點葉法、小寫意法、大寫意法等數。畫寫意適宜選用生紙 ,可單獨用墨色來畫,亦可用數種顏色來畫。筆內先含調好淡 色,再礁深色於筆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來畫,每一 筆都要有深淺的變化,使用生紙容易化開,才能產生乾、濕、 濃、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圖版是吳學讓教授以寫意畫法示范的紫藤,先以雙鉤畫法了解其結構。用寫意畫法現紫藤花,先以羊毫筆沾白粉,筆尖蘸花青,再蘸洋紅後以側鋒點垛,即畫出有濃淡與色彩變 化的花瓣,補小化瓣後,換草綠色畫細梗、點花蒂,并以黃粉 點花蕊。此外葉子的結構、葉序,穿藤法,亦應注意。
總之寫意畫法雖有所謂「意到筆不到」之說,形式簡略或 形象不精確都不需計較,然而要將寫意畫法畫得好,仍須先在 工筆畫法中多下工夫,多觀察寫生,才能發揮筆簡而意足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