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富多彩的壁畫表現形式
壁畫是與建筑結合得十分密切,而且最具歷史精神、科學精神和民族審美精神的一種美術樣式。因其具有強烈的公眾藝術色彩,所以又稱為公 共藝術(Public art)。
凡是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指與建筑物內外表面結合得比較密切的)上有獨立欣賞價值的繪畫、陶 壁以及超級平面美術(Supergraphics)等都可以稱之謂壁畫藝術。除尺幅比較大的以外,一些小型的壁飾,墻面上做重點裝飾的浮雕也應歸入壁畫藝術的范疇。
壁畫的創作“應該是多價和多元(Multiva andplural)的”,也就是說應該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壁畫從制作 方法上可分為繪畫型壁畫、工藝型壁畫和雕刻型壁畫;從建筑環境、作品的內容功能上可分為紀念性(主題性、情節性)壁畫、純裝性壁畫 、臨時性壁畫;從造型語言具體表現形 態上又可分為寫實與裝飾、具象與抽象、象征與寓意等不同類型壁畫。
1.繪畫型壁畫、工藝型壁畫、雕刻型壁畫
繪畫型壁畫 繪畫型壁畫是由畫家直接用筆和顏料繪制的。它包括干壁畫、濕壁 畫和在亞麻布、木材及其它不同質地的底子上繪制的壁畫。干壁畫是指用水溶顏料或油溶顏料在干固的基底上所作的壁畫。創作技術屬于較容易的一種,而且造價低,有利于壁畫 的普及,但由于材料本身性能的限制,干壁畫的多數技術只適于室內壁畫。法國的考那克、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以及埃及拉昆波里斯首領墓室壁畫都是采用這種方法的。 濕壁畫是一種畫在潮濕未干的石灰底墻面上的壁畫。可繪在室外,但更多的用在室內。濕壁畫在古希臘和羅馬時期發展到最高潮。達·芬奇(Vinci Leonardo de,1452-1519)和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lo Buonarroti,1475-1564都使用過這種方法。濕壁畫只能在未干的墻面上作畫,它的制作比干壁畫難度大。
工藝型壁畫 工藝型壁畫是先由畫家設計草圖,畫面的最后效果通過工藝手段來體現完成。這種類型的壁畫因其材料、技法不 同,呈現出了名目繁多的壁畫形式。如瓷化玻璃鑲嵌壁畫、彩色玻璃窗、釉上彩繪(又稱古彩、粉彩)陶瓷壁畫、大理石拼鑲壁畫、金屬板腐蝕壁畫、毛織壁毯、彩錦繡、蠟染壁 畫等。這種類型的壁畫最能充分發揮現代工藝和手工工藝的性能。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藝術的演變,壁畫的種類形式仍在日新月異。鑲嵌壁畫是相傳已久的壁畫形式。目前 ,在國外有不少國家的公共建筑內外部都用大型鑲嵌壁畫來裝飾墻面,鑲嵌手法從平面鑲嵌發展到在浮雕上鑲嵌。鑲嵌壁畫具有其它壁畫所沒有的堅固、耐潮濕、耐日曬而不變色 的優點。由于材料屬于建材,很容易與建筑融為一體。硬質料片的質感和量感,以及鑲嵌工藝產生的形、色、光的奇妙效果,使鑲嵌壁畫顯得粗獷渾厚,色彩斑斕。鑲嵌壁畫是最 受歡迎和廣為運用的壁畫形式之一。
彩色玻璃窗在歐洲中世紀曾達到鼎盛時期,當時在教堂里表現宗教的玻璃窗很普遍。目 前,在國外已廣泛用于公共建筑中的不僅有玻璃窗畫,而且發展到玻璃門畫或做建筑空間的隔斷。它的光色投射效果使室內顯得富麗堂皇,造就了一種崇高脫俗的藝術幻覺。如巴 黎圣母院、紐約阿爾諾神學院安琪兒圣母教堂都是采用彩色玻璃窗來裝飾室內的。
陶瓷壁畫 (包括釉上、釉中、釉下彩繪和唐三彩等)也是較為悠久的壁畫。我國有悠久的陶瓷生產的歷史,為制作陶瓷壁畫提供了有利條件。
漆工藝、景泰藍、鋁、銅、不銹鋼板腐蝕以及鈦板壁畫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壁畫形式。這種新的壁畫方法還沒有被廣泛采用。至于在素凈的墻面上懸掛 壁毯(壁掛),這種用毛、絲、麻及其它化學纖維編織而成的藝術品,在古代和現代,以它作為壁畫的一種形式裝飾室內已是慣用的手法了。
雕刻型壁畫 雕刻型壁畫是用雕刻的手法制作的。它包括彩色分層壁刻、沙雕、琉璃、石、磚、木料等各種材料的浮雕 壁畫。
彩色分層壁刻是一種比較古老的壁畫藝術,它是在二至三層或更多的帶色的灰泥層上用雕刻、木刻工具或自制的特殊 工具進行刻、雕、刮和畫等手段而制成。彩色分層壁刻的色彩單純、古樸、典雅、形象清晰、裝飾性強。
浮雕壁畫是介于繪 畫和雕刻之間的一種壁畫形式。浮雕壁畫在平面上塑造、刻劃形象。它沒有孤立突起的高點,而是與底板保持完整的平面性,因此能夠經得起光源的考驗。它具有極強的建筑性, 不會因為形象的凸起而破壞墻面的平整,它的形象在平面上展開,它的體積感不是雕塑的實體感,而是繪畫的視覺量。它是以光為墨,以刀做筆,在石頭或其它材料上雕就出來的 。以我國北宋末李明仲的《營造法式》記載,浮雕的形式可歸納成“減地平鈑”、“壓地穩起”、“素平”和“剔地起突”四種雕刻方法。前三種比較適宜制作壁畫。“減地平鈑 ”既“剪影式”凸雕,它如同漢代陽刻畫像石的一種雕刻型制。凸起的雕刻面上,有加陰紋線刻和不加陰紋線刻兩種。前者生動,表現力強,是減地平鈑的原始雛形;壓地穩起, 屬于浮雕的一種,凹下去的“地”大體在一個平面上,凸起的雕刻主題高出飾面不多,具體的起伏高度,視雕飾面積和紋樣的大小而定,一般在1--2厘米左右;素平,就是陰紋線 刻;剔地起突,即高浮雕或半圓雕,雕刻主題突出于底面較高,層次多、起伏大,有立體感。
還有的采用浮雕、繪畫、鑲嵌 等組合起來的壁畫,或陶瓷與其它金屬材料組合起來的綜合性壁畫等等。如山東曲阜孔子廟中的壁畫《六藝圖》(吳作人、李化吉),其主要形象、情節用高溫陶瓷,背景完全用 馬賽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辦公大樓的壁畫《五千年文明》是兩種不同陶瓷材料用于一幅壁畫中,畫面中所有形象完全用粗陶燒制成浮雕,其余部分用馬賽克鑲嵌。
2.紀念性壁畫、純裝飾性壁畫、臨時性壁畫
紀念性壁畫 紀念性壁畫是以值得紀念的人或事件為主題,也可以是某種共同觀 念的永久紀念。紀念性的藝術形象能最通俗地告訴人們,關于人民的英雄業績,對精神文明建設有積極意義。在城市建設藝術上,紀念性壁畫應占一定的地位。紀念性壁畫往往設 在城市中的廣場,城市入口,人物故居或者事件發生地點等紀念性建筑上。它們與當地人民的鄉土感情聯系在一起,對旅游者來說,則有助于認識當地歷史風俗。為達到使紀念性 壁畫起一定的社會作用的目的,應富有情節性,而不應當模仿城市建筑構件的裝飾性繪畫,也不應當是那種情節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情節的裝飾圖案。墨西哥壁畫大師迪戈·里拉維 (Djego Rivera,1886—1957)為墨西哥城普拉大廈所創作的壁畫《阿拉梅達星期日下午的夢》,描繪墨西哥從被征服到現今的整個歷史。蘇聯著名畫家梅爾尼科夫(A · A.mayIinikov)為莫斯科蘇維埃宮設計的鑲嵌壁畫《波羅地海水兵宣誓》再現了偉大衛國戰爭年代嚴峻而殘酷的戰爭中的一個場面。
純裝飾性壁畫 純裝飾性壁畫有別于紀念性壁畫,主要是以美化點綴建筑或環境為目的。這種壁畫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在表現手法和風 格上具有濃郁的裝飾趣味,更多地配合建筑要求,有時甚至于只是為了構圖和造型的需要而設置;二是更重視材料和工藝技巧的表現;三是和建筑構件或其它技術相結合,而具有 一定的實用功能。
臨時性壁畫 臨時性壁畫是用鐵皮、木板、布帛等材料搭起的遮掩施工場 地的壁畫,用來造成臨時性環境景觀的作用,畫得很簡潔,大多是抽象性的壁畫。
3.寫實與裝飾、具象與抽象、象 征與寓意性的壁畫
寫實性壁畫 寫實性壁畫就是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按社會生活的 本來面目如實描繪和塑造,樸素自然地再現生活和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造型藝術中的寫實語言是以形似為基礎的“傳神寫照”。它是通過透視的幾何畫法制造層次感、空間感等 遠近法的處理,可以使一個平面上畫出來的景物產生一種視覺上的空間深度感,特別是在尺幅巨大的壁畫中,這種空間的深度感就更顯得“真實”。不過,除非繪畫本身或建筑空 間有此必要,一般建筑上的壁畫并不要求都采用這種強調寫實的透視畫法。在更多情況下,為了表現空間的建筑構成特點或裝飾意味,現代建筑往往寧愿采用忠于二度空間 (Twodimensions)平面感較強的裝飾性壁畫來配合建筑。
裝飾性壁畫 裝飾性壁畫是指與寫 實的壁畫相對而言的,以裝飾性手法繪制的壁畫。與傾向寫實風格的壁畫相比,畫面的構圖、造型、色彩以及動勢、透視、解剖均以條理化、圖案化、理想化處理方法取得裝飾效 果而迥異于自然。畫面可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容納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的內容,它可以表現一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也可以寫一部歷史。袁運甫的《智慧之光》,張世彥的《唐 人馬球圖》都屬于裝飾性壁畫的例子。張世彥創作的掛毯《唐人馬球圖》,畫家在四條平行線上展示了馬球運動的全過程。平行線上的幾組形象,以搶球為中心,在體量漸次減小 的變化中顯示出遠近關系,各隊列之中排列的疏密、形態的動靜,給人以時空變化的節奏感。
具象性壁畫 具象性的壁畫描繪方法是自然形態的組合。塑造形象的細節是很明確的,不抽象、不籠統。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壁畫大都是具象性的壁畫。
抽象性壁畫 抽象性壁畫是非具象性的描繪。抽象性語言即運用造型藝術的那些基本語匯— —線條、形體、明暗、色彩來描繪非客觀物象,但又是可感知的“藝術形象”,以表達畫家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情。抽象性壁畫較接近建筑藝術的語言特征。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大 廈會議樓入口影壁墻上由西班牙畫家霍安·米羅(Joan Miro,1893—1983)創作的兩幅陶瓷壁畫,會議樓代表休息廳由巴勃羅·畢加索(PabIo Picasso ,1881—1973)創作的大 幅壁畫,維克多·瓦沙爾利(Victot VasareIy ,1908—)為法國的許多建筑物,特別是為最高學府的建筑物設計的光效應藝術壁畫,中國血統的法國畫家趙無極為北京香山飯店 設計的壁畫,都是典型的抽象性壁畫的例子。
象征、寓意性壁畫 象征與寓意性壁畫是在壁畫創作 中,為了使作品的內容更加含蓄,使作品的意味更加深長,給觀者更多想象、聯想和回味的余地,壁畫家們還經常采用一種象征、寓意的藝術語言。所謂象征,就是借此事此物的 描繪來寄托、隱喻彼情彼意。陳方遠的壁畫《游子心—僑史記事》描繪的是一部宏篇巨著式的華僑歷史,畫家借象征中華民族的龍的圖騰,用寫實的手法,把從飄洋過海,受盡苦 難,支援革命到歡慶勝利,直至展望未來波瀾壯闊的歷史系列巧妙地組織在富有裝飾性的神龍游空似的外形之中。人們從那翻浪、騰越、搏斗的強健氣氛中,深感作為“龍”的傳 人的驕傲與責任。法蘭西壁畫家皮埃爾·皮維斯·德·夏凡納(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 ,1824—1898)為巴黎大學圓廳畫的《文學·科學和藝術》,為里昂藝術宮畫的《文 藝女神的圣林中》,為馬賽宮畫的《馬賽·東方之門》等壁畫中用象征手法表現寓意,壁畫的題目也只是楔子和引言,壁畫家于此抒寫的真正內容是人間生活的長河,是寬銀幕的 風俗畫,是人與自然的綜合造型美,是形象美的詩篇。
壁畫自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成了人類反映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有自 己的規律和特點,地位與作用,是其它意識形態所不能代替的。一部壁畫史,就是人類精神文明和經濟建設發展盛衰的形象記錄。在開放改革的新時期中,我國的當代壁畫的創作 將愈發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