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和色性--油畫技法
色彩 嚴格說來,在寫生時,只要懂得哪些顏色調在一起能表現你所觀察到的對象和各種色彩就行了。如果你畫的色彩及其相互關系準確,畫出來的畫就一定是和諧的。因為“光源”本身就有助于創造出對象自然的色彩和諧。素描、明暗,乃至于邊線都是可以衡量的實體,但藝術家的色彩卻不適于作這種精確的分析,因為它是高度表現主觀思想感情的。所以對于許多畫家來說,觀察色彩的本領,是個“真本領”。有些畫家似乎自然地就能掌握運用色彩,而另一些人卻永遠感到它高不可攀。
還有一些畫家認為色彩不值得一提。他們在色彩方面不花很大功夫,而是致力于其他方面。他們遵循所謂“畫畫只要素描好就夠了”的原則(據說這是十七世紀末期到十八世紀中葉大衛)。我并不是想對此批評。如果一個畫家不太關心色彩,或者他感到處理色彩很困難,對作畫的進行干擾過大,那就沒有必要在這方面過多地牽扯精力。確實,我寄予同情的是那些正在色彩方面努力奮斗的人。特別是初學者。成堆的色彩理論、概念、術語和清規戒律是足以把任何人嚇倒的。
注一:大衛十八——十九世紀法國畫家。(譯者)
注二:安格爾 十九世紀法國畫家。(譯者)
色性(冷暖)
我在本書中講到色彩和色性時,都是從相對意義來說的。我認為色彩的暖和冷并不是固有的絕對的。色性隨著光線和鄰近色的變化而變化。例如,亮橙色在和它的補色——同一明度的原色藍色相比時,顯得較“暖”,在正常的自然光下,它確實顯得軟暖。但是如果將光源換成深藍,橙色就幾乎變成黑色,而藍色卻幾乎變成白色。當然這種情況絕少出現,除非你戴著太陽眼鏡去看。不過這足以進一步說明光的性質是繪畫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喜歡在來自北面的自然光下作畫,就因為它能造成我所需要的色彩關系。
在正常的光線條件下,可以通過增加同一明度的較暖或較冷的顏色來改變色性,例如,土黃和玫瑰土紅混合起來的膚色調子可以通過加一點翠綠變冷,翠綠比原來的調子相對的較冷。只要加進去的冷色屬于同一明度,那就可以改變色彩冷暖而不會改變其明度。
這個圖解說明色彩混合的四個名詞。三個原色是紅、黃、藍。原色是基礎,不可能用其他顏色調合產生。間色是橙、綠、紫。它們是用兩種原色合成的。復色是三種原色合成的。一般稱為棕灰色。在圖解中任何兩種彼此相對立的顏色稱為補色。例如黃和紫互為補色。紅和綠也是。補色彼此混合成為復色。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