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事變好事的簡單例子一句話(壞事變好事精簡故事)

壞事變好事的簡單例子一句話(壞事變好事精簡故事)

最美的彩虹肯定出現在最猛烈的狂風驟雨之后,自然法則如此,人生規律亦然。否極泰來,峰回路轉。

所以,人生急不得,怨不得,怒不得。好的壞的結果都要接受,特別是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要急躁,因為壞事也可能是好事。

若干年前,老詹到外地講課,

到了首都機場,通知說,飛機因故晚點,

還得等三個小時!

這不挺倒霉的嗎?

然而不,只要換個角度去看,這三個小時,

不恰恰是上帝強迫我擠出時間,好好看書嗎?

于是,不慌不忙,到一咖啡屋,

從容坐下,要了一杯咖啡……

掏出書來,踏踏實實,看了兩個多小時,

角度一換,豈非壞事就變成好事了嗎?

再舉一例吧,

五十多年前,老詹還是青年,

剛剛二十歲,來到金沙江邊。

當此時也,偉大領袖發出號召,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

我們這些平民子弟,沒有哪個能躲得脫。

插隊兩年多,風里來,雨里去,備嘗艱辛,

人不但黑了,還瘦了一大圈,苦頭真吃了不少!

此事怎么看呢?

一個角度是,這是受迫害,耽誤了青春。

倘若如此想,道理當然對,思想難轉彎。

另一角度是,雖屬不得已,也算是鍛煉吧,

人生多吃一點苦頭,對后半輩子,沒有壞處。

果然,老詹我,就是第二種態度,

用人生難得的吃苦,去對待上山下鄉,

心里不再老是不平衡,反而淡然處之,

促使自己更加埋頭苦干,心無旁騖,踏踏實實干事情。

這,既是一種看透,也是一種解脫。

人生如此,文章也一樣。

能找到好角度的記者 ,才能成為好記者。

比如,老范,經濟日報原總編輯范敬宜。

那一年,全國記協組織首都各報老總到安徽調研,

老總一行,到冰箱廠參觀。

老范特意離開大隊人馬,悄悄跑到庫房區,

他想看看,冰箱銷售情況,到底怎么樣?

結果老范發現,這里的庫房靜悄悄……

竟然沒有一臺冰箱!

原來,這家工廠生產的冰箱,在市場是緊俏商品,

還沒等出廠,全被商家拉走了!

老范回到報社,寫了一篇特寫,

取一標題《空蕩蕩的庫房。》,

角度非常新穎,發表以后,自然好評如潮!

這樣的事情,老詹也干過,

我曾為經濟日報副刊“家庭內外”專欄寫稿,

一篇文章,取名《望子成蟲》,反“望子成龍”之角度而用之,

我希望自己的兒子,首先,得做一個誠實的人,

善良的人,孝順父母的人,

然后,即使,長大了不能飛黃騰達,當不了大款或者大官,

如此可愛一只小蟲兒,比起那些品德低劣的所謂龍們,

不也挺好,頗令爹媽欣慰嗎?

老詹的不少作品,都是角度取勝。

阿Q挨揍以后,曾經忿忿然,

轉念一想,哼,兒子打老子!

如此一想,想通了,不生氣了。

站在他那個立場,他只能從這個角度去想,

所以,阿Q成了典型,

好多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影子。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我就不說了,那天聽郭德剛的相聲。他說“泰坦尼克號”沉沒對于人來說是災難,但是對廚房的龍蝦來說卻是生機,這話不無道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