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技法的基本知識(4)關于畫布底子的利用(油畫技法的基本知識)
巧妙地利用畫布底子(主要是指布紋),是油畫技法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影響筆觸,也關系到畫肌的構成,最終與形象的描繪大有關系。畫家們都十分重視選擇不同的粗細、凹凸的布紋結構,把它們組和自己的畫面。一般來說,粗紋畫布比較適宜于厚涂和多層畫法。細紋畫布則比較適宜于平整妥貼的運筆。在畫暗部、陰影、虛處、遠處時常常色層較薄,用刀刮或用稀薄的油色淋、擦,露出明顯的布紋。而在畫亮部、受光處、近處、實處時則用厚涂,蓋去布紋,突出筆觸和色層結構。通過這種對比,使人感覺到一種塑造感、浮雕感,增強畫肌效果和有助于形象的描繪。
在其它油畫底子(紙、板)上作畫,有些畫家也常常利用畫面底子。例如納比派畫家維亞爾和波納爾,他們喜歡在有底色的紙板上作畫,并經常露出一些底色,成為整個畫面色彩的組成部分,使畫面的色彩,用筆顯得生動活潑,具有特殊的畫肌效果。不過這中間含有一定的趣味成分,有一定的偶然性,初學時不要從表面上去模仿、追求。
五、關于如何避免出現吸油現象
所謂吸油現象,是指已經畫好的油畫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畫面顏色由于失去油分,色彩變灰、變暗,甚至發黑、龜裂等不良現象。造成油畫吸油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初學時片面地認為油畫是可以覆蓋、厚涂的,而隨意涂涂改改、厚堆厚加而引起吸油現象。
油畫顏色的確有很強的蓋色力,可以覆蓋、厚涂,但這只有在畫面顏色潮濕時或已經充分干透了的色層上,才能進行。如果已畫的顏色實際上沒有干透,只是表面上結了一層硬皮(薄膜),在這樣的硬皮上涂蓋顏色,事后畫上去的顏色的油分就會被低層顏色所吸收,而出現吸油現象。因此,要牢記不在似干而實際未干的色層上作畫。
長期作業過程中,每次結束時都要對整個畫面的顏色作一番估計。對認為沒有畫好,需要再畫的地方,應該用畫刀將顏色從畫布上毫不吝惜地刮去,等下一次重畫。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出現吸油現象,而且可以使分多次畫完的作品看起來象一次畫完似的。或者,是等已畫的色層干燥后再往上畫顏色(一般來說,第一天上午畫的色層如果不是太厚,第二天便已干了,可以接著畫。但是陰雨天、黃梅天情況就不同了,要干得慢些)。
如果畫上顏色未曾事先刮去,表面上已結起了硬皮,就不要再在上面繼續加色,可以采取如下幾種辦法:一是用刮胡子用的刀片小心地把硬皮清除掉;二是用切開的生蒜,輕輕涂擦顏色硬皮,利用蒜汁使硬皮化開;三是在需要再畫的地方蒙上一層紗布,用干凈的畫筆蘸一些阿莫尼亞水,輕輕涂刷,直至下面的顏色硬化開(一般紗布應當敷上二十三十分鐘,再用清水洗滌敷過的地方,清除阿莫尼亞水,讓其干燥即可再畫)。上述這些方法都是比較麻煩的,可見重要的還是在于預防。
吸油現象產生的原因除上述之外,某些顏色存放太久,錫管封合不好,油分走漏,用這樣的顏色作畫也會出現吸油現象。還與畫布的底子有關。涂膠、涂油質底子不勻或未涂刷到,畫布上的這些地方也會出現吸油現象。
如果已經畫好的作品發現吸油現象,又無法將色層刮去重畫,就只能在吸油的地方擦上光油、或調色油,再作補筆。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