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技法的基本知識(3)關于筆觸和畫刀的使用(油畫技法的基本知識)

筆觸是油畫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術語。它的意思是畫筆接觸畫布(紙、板)所留下的痕跡。筆觸也就是筆法和用筆的問題。畫家作畫時運筆的方法不同、情緒不同,可以產生各種形狀、節奏、氣勢不同的筆觸,它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是一種重要的油畫技法。
正確而熟練地使用筆觸對于是否能真實、生動地描繪對象的形體,色彩有密切的關系。初學時常常苦惱不知如何下筆,覺得橫畫,堅畫都不對頭。這是因為用筆、筆觸都是和觀察、理解對象相關的。不理解對象的形體結構和色彩關系,也就談不上準確、生動的用筆和筆觸。準確而生動的筆觸是正確觀察、理解對象的表現,是眼、腦、手協調一致的結果。深一步說,筆觸和線條一樣,還具有感情因素,不同的筆觸可以給人以不同的情緒感受。對于成熟的畫家,筆觸帶有明顯的個人特征,是一個風格問題。例如,魯本斯、倫勃朗和委拉斯開茲同是十七世紀的畫家,但他們的筆觸顯著不同,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魯本斯的筆觸瀟灑豪放,倫勃朗的厚重多變,委拉斯開茲的自然貼切。近代以來,筆觸的重要性受到進一步的強調。
筆觸、筆法雖然因人而異、豐富多彩,但仍有規律可循。油畫筆法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下述四類(由于筆法的重要性,這四種筆法也常稱作油畫的四種畫法)。
平涂法
所謂平涂法,就是筆跡隱蔽、色層平整,不顯露筆觸的一種筆法。顏色可以是完全單一均勻的,也可以有變化,然而是柔和漸變的,可以局部地采用,也可以整幅畫都采用平涂筆法。早期油畫(如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大多采用平涂法。頗似我國傳統的單線平涂的畫法。稍后比較重視表現明暗、體積,但筆觸仍不顯露、柔和、光潔,如達芬奇、拉斐爾的作品。西方現代油畫也大量采用平涂筆法,如高更的后期作品,馬蒂斯的作品,常常采用平涂、勾線的畫法,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散涂法
所謂散涂法,就是筆跡顯露,筆觸分離,但色層厚薄變化不大的一種筆法。這種筆法在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開始出現。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哈爾斯的作品是很典型的散涂法。散涂筆法至今仍是許多畫家所采用的基本筆法。它要求根據對象的形體結構、體面轉折關系,結合色彩使用筆觸,塑造形象。也就是平常強調的根據形體下筆。這種筆法可大可小、可重可輕,運用自由,顯得十分活潑多變。
厚涂法
所謂厚涂法,就是用色厚重、堆砌,色層錯綜重疊、厚薄相間的一種畫法。厚涂法使油畫表面高低不平,如浮雕一般,給人以厚實感,有助于表現物體的質感和體積感。厚涂筆法也是從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開始出現的,歷來為許多畫家所采用。倫勃朗的作品是使用厚涂筆法的范例。不過他采用的是透明畫法,是厚涂筆法和透明的油色層相結合的方法。在直接畫法中使用厚涂筆法的代表畫家是莫奈、塞尚等人。塞尚常常使用畫刀,把顏色厚堆上去。
點彩法
所謂點彩法,就是利用色彩的空間,視覺生理混合的原理,用密集的小色點的拼湊來塑造形象的一種筆法。這是一種在散涂筆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畫法。印象派畫家莫奈常用的短小筆觸,已接近點彩筆法。嚴格的點彩法是新印象派畫家修拉、西涅所提出來并加以實踐的,所以他們又稱為“點彩派”(他們自己則稱為“分光法”),基作品由無數的原色點組成,色點的大小是根據畫幅的大小和考慮觀畫時的距離來決定的。這種點彩筆法畫起來很受拘束而且費事,一幅作品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因此除修拉、西涅克等少數幾個點彩派畫家之外,很少畫家嚴格采用此法。但這種筆法所包含的色彩原理,卻為不少畫家所吸收和加以不同的運用。
油畫還可以用其它工具代筆作畫,常見的如畫刀、毛筆、筆桿、手指等。其中以畫刀的使用最為普遍,許多作品都是用畫筆、畫刀結合并用的,也有整幅都用刀畫的。畫刀有大小不等的型號,就是同一把刀由于使用方法、部位不同,能畫出許多不同的效果。畫刀畫出的色彩比較鮮明,適合厚涂,可以象泥水區刷墻一樣把顏色“糊”、“堆砌”到畫布上去。反之,畫刀也可以薄畫,采用“削”、“刮”的方法,使色層變薄,甚至顯露出畫布的布紋。一般畫刀多用來畫對象上的高光、近處、實處,以造成一種突出、厚實的感覺。同時用“刮”的方法來畫暗部、陰影、虛處和遠處。此外還可以用畫刀的側鋒畫一些細小的線條等。(也可以用畫筆的筆桿趁色層濕時“劃”出,如畫深色背景前的電線桿,欄桿之類。)
國外生產的油畫筆除扁形方頭的豬鬃筆外,還有一種圓形尖頭的鼬毛、貂毛筆,我國尚末生產,但它與毛筆有些相仿,可用毛筆代替。用毛筆著色可以使色層顯得柔和潤澤,同時又適合用來畫細部和一些細線條。例如用來刻畫眼睛和嘴角這些需要精細描繪的細節,以及用來表現象冬日明亮天空前的枯樹枝(先畫天空,待色干后,用毛筆蘸顏色——混入油劑,畫出樹枝),這樣畫起來既方便又能畫得很細致,容易畫出樹形的完整姿態。
為使色彩變得柔和、潤澤、貼切,有時還可以用手指揉擦畫面 。如人體、臉部、花瓣等對象時,可以局部地用手指揉擦,取得所需要的效果。
此外,還有用砂紙等工具參與作畫的。例如曾來我國展出過的十九世紀法國畫家勒帕熱的《垛草》一畫中的農婦,她的臉部和雙手色彩十分細膩,柔和,看不出一絲筆觸,十分逼真。這是怎么畫出來的呢?原來畫家是先用筆畫,再用砂紙打磨,消除筆跡,然后再施以透明的油色,渲染而成。這種用其它工具參與作畫的方法還很多,而且是在不斷創造發展的。
油畫的筆法、筆觸技巧是很豐富的,初學時最重要的是應首先明確筆觸是塑造形象的手段之一,而不能片面追求筆觸。要學習把筆觸和色彩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形體下筆。在上面談到的四種筆法中,最重要的是散涂筆法和厚涂筆法。初學時應首先學習散涂筆法,再逐漸結合顧涂筆法。因為這二種筆法不僅充分體現出油畫的性能,要求色彩一素描的統一,能真實地刻畫形象,而且變化豐富,可以根據不同的對象,靈活運用,最適合基本練習的要求。
對初學者經常強調的用筆要“擺”和“壓接”的畫法,也就是一種散涂筆法和厚涂筆法。所謂“擺”,就是筆觸要根據形體結構和色彩關系,一筆筆地畫上去(象鑲嵌畫似的),達到筆筆融合。這是依靠色彩自身的準確性,達到表現對象的體面轉折和色彩的漸變過渡。這要靠理解而不是靠模棱兩可的用筆涂、掃、刷來獲得的。這種用筆方法能嚴格地訓練自己,并使畫面色彩關系明確,形體結實。所謂“壓接”,就是先畫的顏色比原來實際的形體要畫得大一些,第二、三筆顏色畫上去時,是壓放在已畫的色層上,壓出原來的形。這就是油畫中常說的“先破形而后有形”,是一種色層、筆法厚薄相同的畫法。“擺”和“壓接”結合起來,再加上前面提到過的用刀刮和厚堆,表現是很豐富的,也能充分表現出油畫的性能和魅力。
油畫用筆一般在畫暗部、陰影、虛處和遠處,筆觸宜乎、薄和不要顯露。反之,畫亮部、受光處、近處和實處,筆觸宜明晰、厚重。但平薄、厚實、模糊、清晰的程度如何,要根據對象和整幅作品的處理意圖,具體考慮。一幅畫的筆觸,同樣要求變化則又統一。
初學時也宜多用大筆,大塊大塊地畫。油畫可以“壓接”、覆蓋,使用大筆也可以刻畫細節。要避免用小筆謹慎微地細摳細磨。初學時整體觀念本來就比較弱,再用小筆就更容易離開整體去鉆細部。
為了使畫面色彩鮮明,有傾向性,而避免產生“粉”、“灰”、“臟”等毛病,畫筆要盡可能保持干凈。要多準備一些擦筆紙,調色時要勤擦筆,畫筆可分類使用。例如,畫人物頭像時,可以畫背景用一支筆,畫服飾一支筆(背景、衣服的顏色比較復雜,色彩距離大,可以多用一二支筆),畫面部二三支筆,一支用來畫亮部、中間色,另一支用來畫暗部、反光,再一支用來畫頭發或頭飾。

  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