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油畫概觀(四)(中國當代油畫院)
八、90年代中前期的中國當代油畫
90年代中前期的中國當代油畫與新世紀前后的中國當代油畫有較大區別,所以,我分別加以介紹。
新潮美術的正式退潮是在1989年2月舉辦的“中國現代藝術展”之后。除開文藝領域以外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發現,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大致是:第一,新潮美術是思想解放運動的產物。在成功突破極左藝術與傳統藝術的森嚴壁壘,進而導致多元化的藝術格局后,它已喪失了前進的目標,更沒有了內在動力;第二,參加新潮美術的大多數青年藝術家在實踐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完全模仿西方現代藝術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更重要的是,應該立足民族的文化傳統與現實情境去進行新的創造,否則,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現當代藝術就永遠不會誕生;第三,新潮美術以精英式的方式反抗極左藝術雖然卓有成效,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與社會的脫節,因此,如何以新的方式重建與現實的關系已經成了許多藝術家思考的問題。
1992年鄧小平對南方進行了巡視,重新啟動了經濟改革的開放,這也使中國當代油畫的創作重新活躍起來,不過,90年代的中國當代油畫和85思潮時期的現代油畫還是有區別的,具體地說,80年代的藝術家更多的注重是表現哲理,表達一種宏大的理想,表達對生命的感受。但到了90年代,出現了兩種全新的走勢:其一是社會學的轉向,即強調從當代文化中尋求有針對性的文化問題,關注人的現實生存環境與狀態。這一轉向既與國內的現實有關,也與借鑒國外當代藝術有關。在這樣的前提下,藝術家們不僅對一些西方社會學家的著作進行了合理借鑒,也對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資源進行了巧妙借用;其二是文化學的轉向,具體地說,就追求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具有現代意味的中國前衛藝術,其中抽象藝術占了較重要的位置。毫無疑問,這與八十年代后期興起的文化熱與尋根熱有著極大的聯系。相比起來,后一種趨向要弱得多。
1、新生代藝術
1991年7月9日,“新生代藝術展”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展覽集中反映了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青年藝術家的作品,并揭開了九十年代中國先鋒藝術的序幕。與知青一代藝術家不同,“新生代”畫家既沒有文革的經歷,也沒有參與八五運動。所以,他們不太關心虛幻的“理想”、“崇高”與宏大敘事,更關注自己的切身經驗。這不僅使得都市的生活從此取代了鄉土生活,也使得他們總是近距離地表現身邊的人。其作品從表面上看極其客觀,但本質上是一種超越了客觀的主觀再現。正因如此,“新生代”藝術家方能以特有的方式涉及無聊、無奈、冷淡、空虛這樣一類話題。在這里,獨特的話語方式既是文化立場,又是對現實生活進行評說的有效方式。“新生代”藝術的出現對先鋒藝術界由空洞的觀念層面調整到現實層面,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參加“新生代”畫展的有劉小東、喻紅、李天元、宋永紅、趙半荻等。
劉小東畫的作品《人鳥》,畫的前景是幾個拉單杠的青年人,背景是天空,還有一些小鳥在飛,這表達了青年人希望超越現實的寓意。作為“新生代”藝術的代表人物,劉小東的作品經常取材于現實生活,而且總是以“近距離”的方式交待出描繪對象的精神風貌及現實處境。其創作特征是:畫面普通而沒有戲劇性,人物自然而沒有做作感。比如作品《人鳥》就對極其“無聊”的狀態表現得十分突出。劉小東的表現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受了弗洛伊德的影響。他的作品可視為20世紀80年代向90年代過度的銜接點。
來源 :網絡